在我的年代,無論是小學,中學,甚至大學,
上課的風氣都是老師講課,學生聽課和抄筆記。
抄筆記是因為當年沒有電腦沒有PPT,學校亦不會派筆記。
除此之外,學生不准插咀,駁咀唔在講,另外其實亦意味著孕育「
鵪鶉」學生的文化。當年的我亦不例外,是個抄筆記聖手。
過去幾十年,教育模式不斷變化,
常常聽說現時採用的都是活動教學,鼓勵討論,
習作都是小組共同創作,演說等等。可是當我在大學任教時,
我懷著一個大惑不解的問號,「鵪鶉」文化依舊,抄筆記繼續。
這個幾十年不變的"?",
為何並沒有隨著改變了的教學模式而改變?我並不是硏究教育,
沒有答案。不過,和幾位年輕人較深入傾談,
發現了一個頗有趣的心態,他們不希望被別人知道自己的底藴,
其意思亦顯示了與人交往很有保留。
我並不是要改變同學們的想法,而是希望他們有多些角度,這「
收藏」的做法,除了不鋒芒畢露外,沒有其他好處;反之,
好處是讓自己知道明白知識有幾多,鍛煉表達能力,訓練思考,
引發自己和其他人的其他疑問,擴濶視野等等。再者,
只有校園是一個安全環境,在工作間,更是一個勾心鬥角,
弱肉強食的世界。
至於抄筆記(筆記可於網上下載),原來是用來暗示我忙於抄寫,不要問我問題!
我寄望同學們好好利用和享受大學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