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是群體動物,意思是我們需要活在社群裏。
Tom Hanes ( 湯漢斯 ) 主演的電影《 Cast Away 》 (《劫後重生》)做了很好的說明,他要給排球起個名字,做他的朋友,向他傾訴,就是人必需與群體有溝通,互相扶持,互相敬愛。要融入群體,你要跟團體有相近的想法,興趣,理想等等;同時,人亦有另一方面的行為,就是希望自己有獨特地方,與眾不同,比別人優勝,於是更能取得認同,讚美,顯得自己更有價值。這兩個相反方向的動機,是人類的基本行為,亦使我們時常在取其平衡。
這個平衡的確很具挑戰性,在企業培訓中,也往往是很多人的難題。
公司或老闆希望每位同事和睦相處,互相合作,達到1+1 大於2的效果。但如上述說,人會想突出自己的優點,以獲得賞識,認同和更多報酬。再加上現今名利掛帥,無錢萬萬不能的時代,「你死好過我死」的概念,可能是有些人的座右銘和生存之道。為何「以和為貴」好像在黑社會裡反而見到?何其諷刺!就這觀念,我走訪了六班我的大學學生,問他們理想的工作是怎樣的......第一位:人工高,第二位:彈性時間,第三位:假期多,第四位:同事關係好。其實,沒有錯與對,只是主觀見解和願望。可能年輕一代比較想先有錢,才敢想(夢想);又或者他們的想(夢想) ,便是人工高,假期多等等。這個「想」,殊不簡單啊!
但我仍曲高和寡,留戀在學好和做好自己,以努力和才華顯實力,以實力為夢想支柱,共同成長為眾樂樂,而不是先獲得最大自身利益。慶幸身邊仍有些朋友,在事業上敢夢敢不同,加油!